剑来小说>历史小说>大唐:请陛下归天>第五百三十四章 看死太子,护住汉王(3/3,求月票)
  十月初冬。

  暮色黄昏。

  两仪殿中,皇帝坐在御榻上,皱眉看着奏本。

  丹陛之下,火炉温热。

  中书令李岘,侍中李彭年,中书侍郎李泌,吏部尚书李暐,兵部尚书达奚珣,工部尚书杜鸿渐,各自垂首。

  肃穆站立太极殿中两侧。

  ……

  快速的读完奏本,皇帝缓缓抬头。

  殿外余晖在快速的消逝,已经有内侍在两侧点燃烛火。

  李僩看向丹陛之下的群臣道:“铁勒请求回纥复国,兵部是怎么看?”

  达奚珣面色认真的站出,拱手道:“陛下,回纥灭国之时,大唐虽然攻破了移地健的牙帐,但实际上对于移地健叔伯辈的回纥贵族,尤其是那些和他不睦的回纥贵族,并没有太过追杀。”

  移地健是杀了他的父汗之后,被其族人共同推举为新的回纥可汗的。

  然而,他的父亲虽然死了,但是他还有一批忠诚部署,不愿意跟他攻伐大唐,而是走入西南,汇入铁勒合部落中。

  如今移地健身死。

  回纥灭国。

  从回纥灭国之中吃的盆满钵满的铁勒和突厥契丹因利益纠葛往复厮杀。

  三家最后谁都没有讨到好处。

  现在战事稍停,回纥人携带了五千匹战马,前来大唐,恳请大唐皇帝准许。

  回纥重新立国。

  “回纥人的目的就是重新聚拢族人,据漠北乌德鞬山方圆五百里以守,至于其他之地,回纥人不打算夺回了。”稍微停顿,达奚珣说道:“回纥已灭,虽然试图复国,但其内,铁勒各部族参与过多,他们要的是个名义,要歇口气。”

  “将来还是会和契丹人突厥人相争的。”皇帝点点头。

  “是的!”达奚珣拱手,说道:“不过以如今回纥铁勒的关系,内部斗争就得二三十年,之后如果有机会强大的话,他们可以与契丹奚族相争,就表面来看,这符合大唐平衡草原之法,但大唐缺少理由。”

  李僩点点头,他明白达奚珣的意思,回纥是大唐灭的,契丹和突厥各族在漠北相争,也是大唐原本默许的。

  现在大唐却要重立回纥,安定漠北,那么就等于打击契丹和突厥各族夺取利益的心思和能力,最后契丹和突厥的怨气就会反噬大唐,这才平常无事,但一旦有事,也会是很要命的。

  李僩侧身,看向另外一侧的李泌道:“长源如何看?”

  李泌站出拱手,说道:“陛下,回纥人此来的意思很明显,他们难以抵挡突厥和契丹人的攻势,而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大唐承认回纥复国,同时依仗大唐的威名,让突厥和契丹停手,甚至需要大唐派出使者,乃至于出兵。”

  李僩直接摆手,说道:“这不可能。”

  李泌拱手,然后退回班列,他的态度已经很明显。

  李僩看向李岘,问道:“右相如何看?”

  李岘略微沉吟,站出拱手道:“陛下,回纥重立符合大唐利益,这样草原三方相互制衡,彼此厮杀,漠北能够安定许久,同时也能够避免,他们之间,真的杀出什么来,所以,大唐不反对回纥复国,但是,大唐不会支持,不会帮他们什么。”

  稍微停顿,李岘补充道:“回纥想要什么,他们自己拿刀拿枪去拼,大唐这里,他们进贡五千战马也不能让他们白来,去年军中缴获的一些回纥刀箭,可以还给他们。”

  五千匹战马大唐要留下,还给回纥人的,不过是些破铜烂铁。

  但这些东西,也是回纥人急需的。

  “加上一些丝绸和茶叶吧,大唐也不苛待他们。”李僩定调,说道:“将来回纥的实力足够复国了,让他们再来长安,朕到时候可以册封他们的可汗。”

  回纥打的突厥勒和契丹无法再觊觎回纥的草场,那个时候,一个损失惨重的回纥,大唐也乐见。

  当然,他们也可以不来,大唐也不介意再灭他们一次。

  那样大唐也不需要调动突厥和契丹的兵力,反而更容易掌控漠北。

  “喏!”李岘拱手,然后退回班列。

  ……

  皇帝合上奏本,推到一旁,然后问道:“苏毗那里最新情况如何?”

  达奚珣再度站出,拱手道:“回陛下,吐蕃已在苏毗昌都大肆增兵,因此我军在通天河南岸谨慎出击。

  通天河北岸,吐蕃人只有几百人从西侧越过通天河,但却并不太深入党项之地,现在还没有他们介入党项之乱的迹象。”

  “那么党项呢?”

  “已经快要清理完成了。”

  达奚珣拱手,说道:“这一战之前,大唐明确告诉党项各部落,大唐只为剿灭去年突袭西昌州的残敌余孽,并没有占领党项之地的打算,并且约定好,一旦战事结束,这些地方就留给党项其他部落。”

  “如今的情况如何?”

  “大多数去年的残敌余孽已经被清剿,只剩下在通天河岸边的多弥氏,还没有被清剿。”稍微停顿,达奚珣说道:“吐蕃人派过一些人进去出谋划策,但大军没动,可能是怕大唐以多弥氏作为陷阱,坑他们一把。”

  皇帝诧异的抬头,问道:“陷阱,有吗?”

  达奚珣略微沉默。

  皇帝已经明白了过来,说道:“郭子仪还真的打算以多弥氏作为陷阱,引吐蕃人入局啊?”

  “是!”达奚珣拱手,说道:“陇右和剑南的兵力已经到了,但是吐蕃人就是不肯入彀。”

  李僩看向站在另外一侧的工部尚书杜鸿渐,问道:“杜卿,你怎么看?”

  杜鸿渐站出拱手:“陛下,如今的情况,以臣看,吐蕃人看穿代国公算计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吐蕃赞普还没有能完整巩固内部,所以不敢轻易冒险。”

  “吐蕃赞普。”李僩抬头,说道:“羊同那边到现在还没有消息传来,不然,吐蕃赞普的生死,我们可以最终定夺了。”

  “陛下!”李岘站了出来,拱手道:“臣以为羊同到现在也没消息传来,可能恰恰就是一种最后的证实,吐蕃赞普已死。”

  “哦?”皇帝一时间,有些没有看透。

  李岘拱手,说道:“陛下,大唐传吐蕃赞普已死的消息,已经一年了,而大唐又没有直接攻打昌都,攻势依旧谨慎。

  这个时候,再说什么陷阱之类,已经没有意义了,可现在羊同还没有消息,说明羊同王被吐蕃人严密的控制住了。”

  李僩眉头一挑,说道:“是啊,怎样的情况需要吐蕃人对羊同王控制呢,只能是吐蕃赞普已死的消息。”

  皇帝这一刻彻底的放松了下来。

  吐蕃赞普完全可以确认死了。

  新王登基,所以动作小心翼翼。

  甚至就连大唐可以留下来的机会,都不敢轻易把握。

  一切可以作为定论了。

  “那么高原上的事情,接下来,诸卿以为该如何?”皇帝眼中带着一丝兴奋。

  “陛下!”达奚珣拱手,道:“如今陷阱已经没有意义了,可以直接清理掉多弥氏部落,然后在通天河北岸停兵即可,之后,彻底彻底封锁通天河,然后大军撤回松州和西昌州,留少数兵力监视吐蕃。”

  李僩微微一愣:“什么,不是应该越过通天河打昌都吗?”

  “陛下!”李暐站出,拱手道:“如今已经确定,吐蕃赞普已死,吐蕃新王即位三年,这一战不打则已,一打争取必胜,而吐蕃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大唐引入苏毗,他们以逸待劳,在昌都四周击败唐军。”

  皇帝抬头,问道:“那么苏毗?”

  “苏毗不可靠。”李暐摇头,说道:“苏毗王虽然是苏毗之王,但是他对苏毗军队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在苏毗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他随时可能背叛大唐……就如同当年大非川之战一样,吐谷浑背叛,大唐损失太惨重了。”

  李僩面色微沉,轻轻颔首。

  “苏毗如此,党项也好不到哪里去。”李暐拱手,继续道:“党项地形特殊,不利于大军作战,所以,留少数兵力监视,加上指导党项部落,攻击牵制吐蕃的兵力,然后等吐蕃人杀入西昌州,大唐一战而胜,同时让党项和苏毗切断吐蕃退路……”

  党项之地最早是大唐羁縻州,大多数部落,集中安置在松州四周。

  当在高宗时期,有大半投靠了吐蕃,后来吐蕃衰落,又有不少回到大唐。

  韦谅任剑南节度使后,多番直接越过党项直击昌都。

  在吐蕃大败之后,他便开始和陇右联手,渗透控制党项,只有远离大唐的一些部落,还在首鼠两端。

  现在,这批人被杀光了,以后即便是再胆大的人,也不敢再轻易投靠吐蕃了。

  实际上这个时候,中立就足够了。

  当大唐击败吐蕃的时候,他们自然会竭力配合。

  “最后一场功成。”李暐沉沉拱手。

  皇帝点点头,看向群臣道:“你们都赞成如此吗?”

  “是!”群臣同时拱手,李岘抬头道:“陛下,如此一来,大唐的损耗能够最小。”

  “好吧,就如此定下吧。”李僩松了口气,问道:“那么这一战,什么时候会开始?”

  “大体明年四月吧。”杜鸿渐低身拱手。

  皇帝神色严肃起来,问道:“河北的情况如何?”

  ……

  两列群臣,侍中李彭年站出。

  李彭年拱手道:“回陛下,驸马在河北清查隐田,大体基本已经完成,只剩下东南三个州还没有完成,驸马前些天已经赶到了地方,然后会用三个月时间,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等到明年春天,重新梳理一遍,然后做个收尾,看看有没有什么阳奉阴违的地方,就可以返回剑南了。”

  “一个月的时间,足够准备吗?”皇帝忍不住的问道。

  “足够了。”李彭年拱手,说道:“如今驸马虽然在河北,但是有王维和高不危在剑南,诸般之事驸马都知道的,各种事情的调整也没有停下。”

  李僩想了想,说道:“这样,年底之后,让表兄去洛阳待几天吧,万一剑南有事,让他立刻返回剑南。”

  河北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是一旦高原战事有变,那么立刻就需要韦谅返回剑南。

  对于这种真正灭国级别的战事,没有韦谅在,朝中谁都感到不安。

  回纥虽然是郭子仪动手灭的。

  但是别忘了,那一战,是韦谅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筹划,最后一点点的削弱回纥,挑动回纥内乱,最后逼的回纥不得不孤注一掷杀到长城边。

  甚至别忘了,那一战一开始的统帅就是韦谅。

  漠南道行军大总管。

  如果不是先帝身体突然不好,韦谅那个时候早已经率兵北上了。

  然而,他即便是被召回长安,也已经在遥控整个漠南战事,河北和契丹,突厥,奚族,都是他遥控指挥的。

  甚至就连郭子仪的漠南道行军副大总管都是韦谅推荐的。

  现在灭国吐蕃,远比灭国回纥要难得多,郭子仪即便是有灭国回纥的经验,但是如今让他领兵灭吐蕃,别说是皇帝没信心了,就是郭子仪自己也没有那么大的信心。

  越往高走,越强烈的高原反应。

  还有分割南北的唐古拉山,完全陌生的环境,还有随时可能会背叛的苏毗和党项人,这个都够郭子仪吃一壶的。

  而且最关键的,吐蕃不弱啊。

  十一年的休养生息,即便前年被韦谅重创一次,即便是吐蕃赞普亡故,但是他的实力还是在迅速的恢复当中。

  硬碰硬,大唐即便是能赢,恐怕也要损失惨重。

  所以,他们需要韦谅用清醒的头脑统帅全局,这样,所有人才放心。

  皇帝抬头,问道:“今年天下秋收情况如何?”

  李岘站出拱手道:“回陛下,今年除了初夏的时候有所干旱之外,其他节气都很好的应对,根据户部上呈的消息,今年天下丰收,赋税已经大体收缴完毕。

  年底前除直接运到长安的,其他会分批运到洛阳,然后从洛阳转运,直到漕渠冻结,剩下的明年天暖后运到长安。”

  皇帝点点头,说道:“今年丰收就好,这样,该调往陇右的,调往陇右,以备大战……是啊,以逸待劳,粮草只要运到兰州,鄯州,轻易就能够运到西昌州,要是再运到苏毗,麻烦就大了。”

  “是!”群臣齐齐拱手。

  “粮草,军械,被服,兵员,战马,全部都要准备妥当。”李僩看向达奚珣,道:“达奚爱卿,这些就全部交给你来负责了。”

  “臣领旨。”达奚珣肃穆拱手。

  “西北的战事筹备先这样,有任何变化,再来通告朕。”稍微停顿,皇帝说道:“赋税,刑律,还有明年的科举,百官的考察,都要妥善准备。”

  “是!”群臣拱手。

  “杜卿,你新任工部尚书,内外诸事不可小视,天下沟渠桥梁道路船只军械等等,全部都在你的掌控当中,不可懈怠。”李僩认真的看着杜鸿渐。

  “臣领旨。”杜鸿渐肃穆拱手。

  “好了!”皇帝抬头,看向众人道:“今日就到这里吧,诸卿回去吧。”

  群臣齐齐拱手:“臣等告退。”

  ……

  殿外的脚步声逐渐远去,李僩不由得松了口气。

  随着他在位的时间越来越长,天下越来越多的掌握在他的手上。

  一切也越来越从容。

  侧过身,李僩看向李辅国,问道:“今日的奏本还有多少没有看完?”

  李辅国走到了西侧的桌案之前,看了一眼,然后将上面的三十多本奏本全部都搬到御案之上,拱手道:“陛下,这是最后的三十多本,看完这些,天下各州刺史这一月的禀奏,就全部看完了。”

  “嗯!”李僩点点头,神色严肃起来。

  天下各州刺史,起码每人每个月都要送一本奏本到皇帝手上。

  有的甚至十日一本。

  通过这些奏本,皇帝在脑海当中,构建出了地方的大体模样,然后加上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信息填充,这就是天下。

  当然,这里面必然有人撒谎,也有人出错,这些就需要皇帝来判断和甄别了。

  这就是李僩登基一年以来,对天下的掌管。

  他当皇帝的时间,还很短,还需要更多亲信的人手到地方去,同时需要将更多的人拉为亲信,才能让所有人都说实话。

  “一本本看吧,争取今夜看完,明日,朕就能稍微轻松一些了。”李僩笑笑,然后低下头,开始处置奏本。

  地方官员上奏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重要,李僩需要多看几遍,有的不重要,写一句“朕知道了”,就足够了。

  别小看这一句话,很多时候,这一句话便足够让地方官员感激,痛哭流涕。

  当然,更多是警示。

  告诉地方官员,皇帝在看着你,这样他们在做事的时候,就不敢胡乱来了。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一本奏本,一本奏本的看完,终于……

  放下了手里的细竹金笔,李僩身体稍微靠后。

  御案之上,已经没有一本奏本了。

  整个天下,逐渐的呈现在李僩的脑海中。

  安西,朔方,陇右,河西,关中,河南,河东,河北。

  山南,剑南,淮南,河南,岭南,黔中,安东,安南。

  天下从去年秋,到今年秋,所有的地方刺史呈送奏本也不只一本,但没有一个是没有上奏过。

  即便是是河北剑南,各州刺史都越过各节度府,都督府,黜置使府,向皇帝单独呈奏。

  李僩特意查看了河北和剑南的情况,然后又和六部的消息进行对比,河北剑南诸州呈送上来的公文清清楚楚,没有任何欺瞒,也没有任何遗漏,一切干干净净,

  河北各州刺史和韦谅之间,的确有一定的上下关系。

  但是在各州刺史心中,皇帝还在韦谅之上。

  韦谅是在代替皇帝行事。

  李僩彻底松了口气。

  这些日子,隐隐约约的,都有人在提醒他警惕戒备韦谅。

  他不相信韦谅会出事,但也不希望他会出事。

  现在一切证明,韦谅没有出事。

  甚至明年之后,他就会离开河北。

  吐蕃之战后,他甚至会离开剑南,然后专心地方。

  到时候,李僩会将东都留守给他,兼任御史大夫,处置天下事。

  起身,皇帝平静的说道:“就这里吧。”

  “喏!”李辅国拱手,然后一边让人收拾一边追上皇帝。

  ……

  两仪殿东上阁外。

  李僩站在台阶上,眺望立政殿,看着黑暗的殿宇,平静的问道:“皇后已经歇息了?”

  “是!”李辅国躬身,说道:“汉王睡的早,所以皇后也就早早歇息了。”

  李僩目光看向万春殿,问道:“太子呢?”

  “太子依旧是平日读书,早晚请安。”稍微停顿,李辅国谨慎的说道:“太子偶尔看望汉王,也和汉王玩闹,不过一会就离开了。”

  “多看着点。”李僩转身,朝着甘露殿走去。

  “是!”李辅国沉沉躬身,脸色沉重。 《大唐:请陛下归天》-作者:太清妖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