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历史小说>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333章 代善:吃个散伙饭跑路吧!
  大明崇祯五年,也即后金天赐三年,这一年对于女真人来说也绝不好过,建奴的天命已经随同他们的天命汗努尔哈赤一起陨落了,努尔哈赤与黄台吉两代人所致力于推动的部落大联盟国家化进程也被无情地打断了。

  黄台吉猝亡之初,阿济格是偷着乐的,以为自此他将成为真正的大汗,但现实是残酷的,别说重振后金的威风了,如今连后金的完整性都无法维持下去了。

  黄台吉所留下的管理各旗务的八大臣,有的低头做了旗主的狗,有的横死当场;他再派,人再死。大家会给黄台吉面子,不代表这会给他阿济格面子。

  原本黄台吉学习大明建立的六部制,也在一轮轮的内部清洗之中陷入了崩溃。努尔哈赤晚年屠杀汉人,很难说清是不是战争的失利放大了他内心的暴虐。

  而黄台吉恰好在这时候站出来庇护汉人,使得汉人向他靠拢。但当黄台吉也战败之后,对汉人杀戮就再也止不住了。

  女真人所谓的战争,无非是马匪集团的一次劫掠。当外出劫掠拿不到好处以后,他们不得不从内部索取,而自己内部的汉人就是很好的劫掠对象。没有了类似大明那样的国家机器,后金又再次退化成了部落的形式。

  阿济格和他的镶白旗盘踞沈阳;豪格得了他爹的好处,割据辽东第一大城、金国五京之一的辽阳;代善回到了老巢赫图阿拉;莽古尔泰去了界凡;济尔哈朗原本占据朝鲜好大一块地盘,如今被明军和朝鲜起义军联手放逐,蹲在定辽腹背受击。

  曾经建奴暴打大明的组织度优势、局部兵力优势,现在都已经没有办法维持住了。如今建奴内部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很清楚,他们后金现在已经不行了,已经完全不是大明的对手了。

  他们无比希望能够和大明讲和,哪怕是向大明俯首称臣,成为大明的打手,但大明的那个小皇帝实在是太固执了,如果崇祯皇帝突然暴毙就好了!

  如果还是要与大明对抗的话,那么他们希望能够有那么一个足以扛鼎的天才人物。很显然,阿济格不是这样的人。

  老天命汗曾经是敌我双方都恐惧的人物,他没有太多花里胡哨的计谋,就是敢打敢拼、不计代价。后金在他的带领下取得的战果很大,本身的损失也异常巨大。

  而黄台吉无疑是更善谋者,后金在他的带领之下,本应该步步为营,不断地积累优势,但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军事胜利之上。

  有时候双方的差距其实并没有那么的大,曾经大明用于经略辽东的也并非庸人,无论是熊廷弼的严防死守,还是孙承宗的堡垒推进,都是行之有效的计划。

  但军事上的失败,哪怕只是小的失败,也会让他们无法再将计划推行下去,甚至连自身都难保。

  新上任的辽东经略卢象升对于辽事有着与袁可立决然不同的理解。袁可立所青睐的还是三方布置、步步收复失地,挤压建奴生存空间的策略,所争夺的是地盘;

  而卢象升则更倾向于消灭建奴有生力量,他在上任辽东之前,其实是准备继续执行袁可立重建西平堡的战略的,但在实地考察以后他放弃了。西平堡几乎已经被建奴摧毁,建奴也没有选择在西平堡驻军,要重建和从无到有平地起城没有区别。

  当初大明在西平堡驻军就是想让西平堡作为沿辽河防御的第一道阵线,这是防守阵线的一部分,但现在大明与建奴已经攻守易形了,应该想着如何进取,而不是像当年一败再败,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抵挡建奴的进攻。

  还有就是西平堡的位置,它恰好在身处辽泽南端,身处八百里辽泽之中,北部是广阔的辽泽、寥无人烟,东西距离广宁和海州都是百余里。

  如此在陆地上,想要将物资运送到西平堡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年在西平堡只维持了三千人的驻军。

  而事实证明,当年将驻军西平堡也是比较失败的,当建奴围攻西平堡的时候,广宁根本无法及时救援,反而被人家围点打援了。

  堡垒是用来对付小股敌军的,但对于建奴这种动辄能够拉起来数万战兵的大型势力是很难抵御的。

  而且人家老奴真的狠,尸积上城都不撤退,还能压得住底下人不造反,这种气势是一般人所难以模仿的。而既然让手下人这么拼命,打赢以后,屠个城让手下发泄也是很稀松平常的。

  卢象升初到辽南是有些崩溃的,辽南本身局势就没有巩固,被黄台吉这一闹,已经是濒临崩溃了,自循环的设想被完全打破,循环崩坏已经没有办法逆转。

  其实黄台吉真的是可怕的对手,他那套打烂仗的玩法,要是被他继续玩下去,辽南乃至大明都有可能被他给拖垮。当初朱由检那么暴躁,就是因为眼见局势愈发糜烂,而朝廷压根就没有破局的办法。

  建奴的道德底线太低了,他们只要保住本部的那几万女真人不死,那些协从军、奴隶什么的死光了他都不心疼,但大明做不到这么没有底线,真就被建奴的低人权优势拿捏得死死的。

  当年大唐被吐蕃殴打也是这种野蛮对文明的殴打,奴隶制对封建制的殴打,简直无解!好在黄台吉死了,真得好好感谢阿济格,他的功劳不输赵率教!

  就算黄台吉死了,倘若建奴继续他的那套玩法,大明也还是很痛苦,但阿济格没那个能力。代善或许是有那个能力的,但他始终不愿意站出来挑大梁,或许他大哥褚英的下场将他吓到了,又或者只是单纯地因为他老了。

  人是会变的,英雄有可能变成狗熊,甚至是做了汉奸,就像当初李成梁是大明真正的当之无愧的英雄,但当他功成名就以后,晚年再次出山经略辽东的时候,却被评价为暮气深重,他再也无法挽回辽东的颓势。

  人会有暮气,军队同样也会有暮气,八旗大兵在获得了大量财富以后,就会变得怕死,无法再像当年那样拼命了。他们穿着最好的盔甲,拿着最好的武器,驱使汉、蒙八旗为自己作战,但当奴隶都跑光、死光了呢,他们的真实水平就被暴露无遗了。

  黄台吉与蒙古联姻,打造满蒙一体,拉拢汉军等,其实也是无奈之举,因为在辽锦之战、宁远之战的时候,他手下的兵将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怯战情绪,对锦州、宁远围而不攻,如果他不亲自督战,不强行压着其他贝勒,他们就随地大小演。

  这种情况其实在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就已经初现端倪了。老奴多次迁都,从赫图阿拉到抚顺的界凡城,再然后就是东京辽阳城了。到了这个时候,建奴已经是占据了整个辽东,与明军隔辽泽相望,辽泽以东是辽东,辽河以西就是广义上的辽西走廊。

  结果老奴决定离开辽阳,迁都当时还只是一座小城市的沈阳。这时候,建奴内部其实是反对声一片的,打到这里,大家都已经吃撑了、已经很满足了,他们想不通好好的辽阳不呆着,跑去鸟不拉屎的沈阳做什么。

  但他们不想走也没办法,老奴是独裁者,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望。老奴很清楚地知道,他们是没有办法停下来的,就他们这狗屎一样的治理水平,是压根无法维持辽东的繁荣的。

  皇太极显然也很清楚这点,不是他自诩是天命之子,非要当皇帝不可,是他没办法,停不下来。如今建奴算是暂时停止了扩张的步伐,因为他们打不动、打不过了,然后问题就迅速地浮现了!

  当初老奴迁都沈阳,其实是为了走辽泽北道,通过西拉木伦谷地,与蒙古连接,完成他关于构筑满蒙联盟的想法。因为作为渔猎民族的建州女真人口实在是太少了,即使是统一了女真各部落,他们的人口总数也少得可怜。

  其实当年赵大也想迁都洛阳,但赵二不愿意走,说什么“在德不在险”,结果北宋灭亡,当年赵大预言的“以开封为都城,百年后将耗尽大宋民力”也得到了印证。

  大明有今天,不也是有犟种拦着不让迁都。北京作为都城,除了不会被水淹,对国家经济的压力不会比开封小多少,一样的需要布置大量的兵力拱卫京师,一样的要依靠运河过活。

  如果北京不是都城,面对辽东乱局,大明绝计不会如此进退失据;如果不是葫芦娃救爷爷式的打法,从容调度的明军也不会一次次输给建奴。

  北京又无法给辽东提供钱粮物资,唯一存在的价值就是离得近,方便微操干预前线指挥,然后大败特败!

  辽东以前归属山东布政使司管辖,粮食、棉布什么的都是山东提供的,后来发展大规模海运,比郑和下西洋规模还要大的船队,从江南运粮食给辽东,辽东屯田,先有军屯,然后还有民屯和商屯,慢慢实现了自给自足,甚至可以反哺内地。

  如今辽南的危局已经解开了,倒不是卢象升的能力有多么的强可以变乱为治,他屯田的能耐再强大,也没办法凭空变出粮食来,最终还是依靠朝廷输血,依靠他那个可怜的陛下,求爷爷告奶奶去搞钱搞粮食。

  挨过崇祯四年上半年的困局,崇祯四年下半年,以及五年的辽南粮食收成都很不错,已经差不多可以自给自足了。

  卢象升就三天两头带兵去建奴的地盘上武装游行,佯败设伏反打,原本阿济格等人还想擒杀这个新任经略,好挽回己颓势,被坑了几次以后彻底老实了。

  今年,朱由检感觉举步维艰,而他的对手则更绝望,其内部已经出现了撤出辽东、回归建州故地的讨论。因为他们是真的拿明军没办法了:辽西、辽南这边打不动了,入关劫掠也没人敢做这个决定了;与蒙古盟友决裂,“满蒙一体”成了笑话。

  建奴自身的治理水平依旧烂得无法言说,甚至比之前更烂。周围的蒙古部落也学精了,打不过还跑不过嘛!残存的蒙古部落已经被建奴折磨得西迁了,除非他们发动大远征,但这完全不合算。

  现在的蒙古人也穷得尿血,想要活命还得靠富庶的大明,可打不过大明,绕回来了属于是!

  明廷大张旗鼓宣布要实行大反攻,阿济格无法视而不见。于是按照以往的规矩,召开八贝勒议政会议。但让他发疯的是,这次摇人,这些贝勒们居然都找借口不来了,阿济格慌了神。

  与此同时,屯驻辽阳的豪格也很慌,拼命求救。以前大家是有点看不起豪格的,但阿济格的表现为豪格挽回了风评。

  再怎么说,人家豪格的手臂也是打仗的时候丢掉的,豪格再怎么样也没有出卖自己人,于是诸贝勒、旗主聚集辽阳开会,阿济格颜面尽失,却只能咬着牙去参加。

  会上,阿济格还当自己是东道主,想要主持会议。济尔哈朗率先发难,说现在已经到了后金生死存亡的时候了,他希望代善能够接任大汗的位置;如果还是阿济格的话,那他绝对是不会来参战的,大家还是吃个散伙饭解散算了。

  阿济格拍桌,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明军马上就打过来了,临阵换将都会出事,哪有临阵换大汗的!”济尔哈朗对他理都没理,而是看向代善。

  代善也没有想到局势会恶化得那么快,当大汗什么的,他早就看淡了,因而有些犹豫不决。豪格本来是摇人救命的,没想到居然还闹出这事!

  年初千里奔袭失败,硕托战死,阿济格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将战败的罪责都扣到了济尔哈朗身上,凭什么硕托战死了,你济尔哈朗独活呢?是不是你故意坑死了硕托,就像你哥阿敏坑死了岳托一样?!

  而济尔哈朗本来就怨愤不已,阿济格居然还贼喊捉贼、倒打一耙?!阿济格绝计不承认自己勾结明廷,但济尔哈朗觉得,大明小皇帝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消息,他就吃屎!若非明军早有防备,他根本不会输,就算完不成活捉朱由检的目标,至少也能把兵带回来!

  豪格说,别吵了,按照老规矩,投票吧!他赞成罢免阿济格,让代善当大汗。阿济格反对,多铎反对,费扬果弃权。

  建奴是背时鬼,也是邪了门了,八贝勒总是少一个!莽古尔泰执念深重,他见代善面色迟疑,于是说代善要是不想做大汗,可以让他来做。

  “其实我觉得,吃散伙饭是个不错的选择。”代善突然说道,大家一下子愣住了!

  “二哥,你别开这种玩笑好吧!”莽古尔泰声音微颤,嘴唇都白了,“我不跟你争汗位还不行嘛!”

  “大贝勒,只是守城而已,咱们还有几万精兵,不至于都还没有开打就认输吧!”豪格满脸不甘地说道。

  代善说:“如果还像以前那样,相互提防,大家都不肯出力,这仗不打就先输了,谁来当大汗又有什么区别呢?”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作者:签不了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