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历史小说>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第334章 大兵团作战,纪律要严!
  复辽之战毕竟是倾国之力打的一场大仗,为了更方便皇帝了解战场局势,朱燮元在武英殿安置了个沙盘。对于朱由检这样的守成之君,朱燮元自然不能要求他像洪武、永乐皇帝那样会打仗,但也不能什么都不懂吧?!趁着自己还活着,能带就多带一带。

  皇帝虽然各种槽点多到数不完,但可以预见的是,大明摊上这么一个皇帝,一时半会是不会亡国了。如果皇帝不堕落,没准十几年后还能搏个中兴之名,到时候,他们这些皇帝近臣也能跟着混个很不错的历史评价。

  皇帝是重感情的人,子孙后代只要不是太过分,应该也都能在皇帝的庇护下过得很不错。朱由检和他们这群老臣是观念上不太能够对齐颗粒度,但双方对于对方的人品都是非常认可的。

  就算是吵得面红耳赤,至少不会担心对方会动了加害的念头。没有人身威胁的辩论才是真的辩论,要是动辄砍头抄家,谁又敢说实话,谁又能够给皇帝老儿卖命呢?

  十一月三日,身处辽西最前线的广宁总兵官祖大寿传来急报:建奴焚毁了广宁东部的镇安堡、西宁堡,北侧的小黑山堡、大黑山堡、镇远堡等大小堡垒,建奴彻底从辽西地界撤出。

  由于急于撤退,这些据点内的奴隶被建奴坑杀,遇害者数千,由于尸体多焦黑,难以辨别男女汉夷。

  东江镇毛文龙秘奏,说建奴被逼急了,选出了代善作为统兵大将,代善为正军法,杀了数员八旗将领,而各旗旗主居然默认了此事,说明分崩离析的建奴又糅合了起来,其实力不可小觑,他警告朝廷诸公不要盲目乐观。

  于是,根据前线传回来的新消息,朱燮元拔掉了辽西走廊内建奴一方的几面小旗,拿起几面明军旗想插上去,想了想又放弃了,因为他还不清楚这些堡垒的驻守情况,毛文龙没说,他可能也在等督师袁可立的意见。

  朱燮元跟朱由检分析道,北边的这几个堡垒是用来防备蒙古的,还是有恢复的必要的,东边这几个可以暂缓考虑。如今辽西的建奴彻底清除,接下来进军最大的阻碍就是横亘在辽西、辽东之间的辽泽了。

  如今辽泽北部大面积干涸,辽泽集中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北部相对更好走一些,但辽泽北道必然也是建奴防备的重点。走北道与沈阳更近,会同时面临辽阳、沈阳两座大城的夹击,建奴有城池依托,又是在他们统治的核心区域,补给不愁;

  而关宁锦的补给运送本来就很难了,劳师远征走北路,后续为十几万大军输送补给,难度更加是地狱级的。但如果走辽泽南道的话,道路比北道还要崎岖,南道最狭窄处的道路只有几尺宽,如果被建奴埋伏,就算有十几万大军,也没有办法展开。

  不过现在是冬天,辽泽封冻、海滩封冻,平时走不通的南道现在未必不能走通,甚至如果天气足够寒冷,横穿辽泽都不是没有可能,但问题是辽泽的二百多里属于是无人区,贸然走进去甚至有可能会迷路。

  最好的办法其实是走海路运兵,将大军统统送到辽南,以辽南作为前进基地,但渤海湾并不适合冬季行船,沿岸冰面、海上浮冰、冬季寒潮、海水与空气温差所导致的迷雾等,都会对航行造成威胁;

  也不是完全不能用,但大规模运送不太现实,同时还要再加上辎重等,那庞大的数量可能运到明年去也运不完;

  春季和秋季倒是适合渤海航运,但萨尔浒的经验告诉他们,春季不适合在辽东作战,阴雨、泥泞对明军的火器部队会造成毁灭性打击;

  倒春寒强降温的杀伤力,甚至超过了严寒的冬季,因为气温骤降的时候,明军是没有准备好冬装的,衣服被淋湿,更加无法御寒,多少士兵被活活冻死。

  而夏秋季节更不行了,辽泽存在了上千年了,之所以会有这玩意存在,就是因为辽河流域水网密布,地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明军的车阵还是无法展开,大军会被一次一次的半渡而消耗殆尽,当初血战浑河的时候,白杆兵遭遇的就是半渡而击。

  所以征辽东只能选择最反直觉的冬季,此时骑兵可以在辽东大地肆意驰骋。明军精骑的质量已经赶上来了,数量相比于建奴还是远远不及,算上出关的京营兵,如今关外明军的骑兵大概能有两万余,可以牵制三万建奴骑兵,再多就没有办法了。

  在机动性方面,明军依旧是处于劣势的状态,为了避免出现当年分兵进军被建奴各个击破的惨状,明军还不能分兵。对于骑兵,袁可立和他的参谋团达成共识:这有限的骑兵必须用来拱卫车营和步兵阵。

  关宁骑兵喜好滥战,乌泱泱冲上去打,打不赢又一溜烟跑掉,全然不顾及队友死活,此次作战,骑兵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击,违令者就算有打赢了也要受罚!

  朱由检很认同他们的看法,愿意给袁可立背书,并且剽窃了那句经典的话:“大兵团作战,纪律要严!”

  这次北伐,以袁可立的命令作为战时最高指令,便是兵部也不允许插手前线指挥,各级将领公然抗命的,阳奉阴违的,可以先斩后奏,就算暂时躲过一劫,战后也要追责。朱由检可不想因为自己人拖后腿这样可笑的原因而输掉战争。

  如果袁可立不幸殉职,孙承宗接手指挥;如果孙也没了,由卢象升接手大军指挥,执行撤退任务。具体怎么打,并没有明确作战计划,最知兵的文官和最强悍、最熟悉辽东环境的武将都在关外了,作战计划在朝堂上讨论反而有些本末倒置。

  兵部的任务是从关内源源不断地调兵,和户部、工部等想办法满足前线的补给需求,而朱由检主要负责喵喵喵。如今沙盘论兵,也就图一乐。朱燮元推断,袁可立最有可能还是从南部强渡,会绕开辽泽,沿海岸进军。听到这里,朱由检突然有些毛骨悚然,只希望自己不会倒霉到那种程度。

  趁着冬季沿海岸强渡辽泽,明年或是什么时候撤军,就先驻扎辽南,再通过海运,从容撤离。所以辽南的这块地盘,对于收复辽东来说真的很关键,有这里和没这里完全是两种打法。

  老朱的眼光是很厉害的,当年定辽都卫的治所最初就设置在金州。不过现在用这种打法,说到底还是大明没落了。

  天启年间,整个关锦宁防线就九千匹马,朱由检经营了这么些年,又是缴获、又是买马、又是养马的,也才弄了两万骑兵。

  如果现在大明跟明初的时候有个几十万骑兵,哪里需要这么费劲,直接从蓟州借道蒙古就去干建奴了,顺便还能连着蒙古人揍一顿,光复元上都! 《明末:我崇祯摆烂怎么了?!》-作者:签不了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