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历史小说>大唐:请陛下归天>第五百二十五章 皇帝是天之子,但太子不是天之孙(1/3,求月票)
  万春殿中,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身入震撼之中。

  从古至今,苍天之下,一共有多大一百零八位天子。

  这句话,让众人久久回不过神来。

  李辅国第一个回过神,然后有些担忧的看向韦谅。

  韦谅神色依旧平静,他重新开口问:“太子殿下想知道,什么是天子吗?”

  李兖回过神,对着韦谅认真拱手道:“还请少傅解惑!”

  韦谅轻轻抬头,道:“天子者,天命之子也,受命于天,戴天履地,代天明以牧民。”

  “是!”李兖恭敬的拱手。

  “此为《尚书》《诗经》所记,其文又曰: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韦谅转身看向李兖,道:“敬畏你的天子,要像敬畏上天一样,不可嬉戏安逸,肆意妄为,上天明察,要恪守本分,谨慎行事。”

  “是!”李兖躬身,认真的说道:“孤记下来,多谢少傅教诲。”

  韦谅拱手,躬身道:“太子聪慧!”

  “不敢。”李兖赶紧拱手。

  “好,我们再来讲《道德经》第二句。”韦谅抬头,说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李兖恭敬的听着。

  ……

  韦谅细细的在那里讲着自己对《道德经》的认知。

  李兖听的很认真。

  李辅国站在一旁看着,心中不由得一片惊讶。

  多年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见太子认真的听讲,而且看那个样子,是真的听进去了。

  不知不觉之中,天色已经昏暗下来。

  韦谅看了一眼殿外,然后对李兖说道:“时间不早,今日就如此吧!”

  “是!”李兖立刻起身,对着韦谅拱手道:“少傅!”

  韦谅起身,对着李兖拱手:“太子,今日之言,请殿下反复思索,这一个月里,臣有时间,就会过来为殿下讲课。”

  稍微停顿,韦谅说道:“腊月二十三,有场朝议,陛下会下旨让殿下听政,请殿下好好听听,然后再用臣今日所言去分析,那么相信殿下,日后会有收获的。”

  “是!”李兖躬身,道:“送少傅。”

  “嗯!”韦谅点头,然后走到了殿外台阶上,他这才回身道:“殿下留步,冬日严寒,请殿下保重身体。”

  “是!”李兖躬身。

  韦谅这才对李辅国点点头,转身离开了。

  李辅国对李兖躬身行礼,道:“殿下,老奴告退了,陛下那里还等着老奴回话,今日殿下辛苦,殿下可以让于给事吩咐御膳房,多准备一些殿下喜欢的菜,殿下保重,老奴告退。”

  李兖对着李辅国点头道:“大将军慢走,孤一会换身衣服,就去向母后请安。”

  李辅国再度躬身,然后才倒退着离开。

  等到李辅国的身影彻底消失,李兖才转过身,然后面无表情的走回到万春殿中。

  一侧的于令徽立刻紧紧跟上。

  来到了桌几之前,李兖看着桌案上的《道德经》,忍不住的想要拿起来,然后撕掉它。

  但在手指接触到书本的一瞬间,李兖又像是触电了一样的,在一瞬间收回了自己的手指。

  他转过身,坐在台阶上,然后看向殿外。

  满脸无奈。

  ……

  两仪殿,东上阁。

  李辅国拱手,将内侍记录的韦谅对太子的讲课内容递给皇帝。

  李僩细细的阅读,看到有些地方,他忍不住的有些好笑,最后,他放下奏本,看向李辅国问:“太子现在老实了?”

  “是!”李辅国拱手,说道:“太子刚刚向皇后请安而回,今日用膳,也很节制,不再随意的发脾气。”

  “有些东西,不说,比说,更让人觉得可怕。”李僩看了奏本一眼,道:“你知道表兄他今日的一番话,其实是隐藏了一句没有提的?”

  “老奴不知。”李辅国一脸茫然。

  “你啊,就知道装傻。”李僩有些好笑的摇摇头,然后平静下来道:“从古至今,至朕,一共有一百零八位皇帝,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加隋唐两代,一共有一百零八位皇帝,也就是一百零八位天子,这是对了,但他藏了一句。”

  李辅国的呼吸轻了起来。

  “既然从古至今,有一百零八位天子,那么有多少太子呢?”李僩摇摇头,说道:“这个数,甚至比皇帝还要更多,恐怕翻倍都不止。”

  李兖是怕了这个。

  太子更迭,有被废,有病逝,并不是一定就会做皇帝。

  这才是李兖敏锐的捕捉到,但又害怕的东西。

  “也好,吓一吓也好。”李僩叹息一声,说道:“起码他能够听明白,是个聪明人,总比是个笨蛋要好。”

  李辅国恭敬的站在一侧,不敢说一句话。

  “好了,不用紧张,表兄的这份东西,看起来可怕,但实际上远没有那么可怕,这里面藏着的玄机很多。”李僩看着奏本,说道:“首先是时间,从秦始皇到朕,将近一千年,这里面一百零八位皇帝,多吗?”

  李辅国顿时明白过来,拱手道:“不多。”

  毕竟先帝在位还不到四年,另外,还有中宗皇帝,睿宗皇帝,他们在位的时间都不长。

  “而且还有三国,南北朝,乱七八糟的政权,实际上,真正大一统的皇帝,不过四十三位。”李僩轻叹一声,说道:“平均下来,每人二十年,朕如果能够在位二十年,朕足够满意了。”

  韦谅实际上就是在用人数来吓唬李兖。

  但实际上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这个数字是很能够接受的。

  “这里面隐约还有一层意思,他应该是没有听懂的。”李僩轻轻摇头,说道:“从古至今,有四十多位皇帝,四十多位天子,但皇帝才是天之子,而太子不是天之孙。”

  这才是韦谅的核心意思。

  这句话李兖应该是听不懂的。

  但即便是听不懂,这句话对外透露的一点意思,也足够让李兖心惊肉跳了。

  李僩抬头,拿起奏本道:“将这东西给李泌,让他详细写一本东西,然后存入起居住。”

  “老奴领旨。”李辅国肃穆拱手。

  李僩身体靠后,坐在御榻上,笑笑道:“你说对,能够将太子调教过来的,只有表兄,他这个太子少傅,做的合格,传朕的话,赐三车锦绢到郑国长公主府。”

  “是!”李辅国笑着躬身。

  “今日之后,教导太子的事情,朕就可以安全交给表兄了。”李僩平静下来,说道:“有个二十年的时间,以表兄之能,足够将太子教导成一个合格的皇帝。”

  “陛下!”李辅国认真起来。

  李僩摇摇头,目光看向前方道:“表兄这一次能想出此种方法教导太子,说明他对太子没有多少芥蒂,他在想尽一切的帮他,但……但若是如此,太子都没有变化,朕废了他,也算是对得起祖宗,对得起江山社稷了。”

  李辅国无声躬身。

  他知道,皇帝对于太子的根本秉性,还是有极大的不信任。

  ……

  时光穿梭,转眼已经是腊月二十三。

  今日是年底朝议的日子。

  年底朝议,原本虽然有人对此事有所担忧,但谁也没有想到会发展到今日。

  便如同韦谅说的那样,先帝已经归葬,皇帝已然登基。

  之前大半年里,耽搁的朝政需要处理,日后,朝政该要走向何方,也需要一个统一的说法。

  所以,这件事情从一传扬开来,就引得议论纷纷。

  然而,随着这一天逐渐到来,不少人都看到了机会。

  如果能够在这样的一场朝议当中表现出色,那么立刻就能够得到皇帝的青睐和信任。

  当然,也有更多的人开始谨慎了起来。

  这样的朝议,对一些人来讲可能是机会,但是对很多人来讲,也可能是危机。

  自己职司内的事情,一旦被人抓住错处,在这样的朝议中,被人穷追猛打,这样的事情被皇帝看到了,怕是要出大事,

  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

  忙的找别人的出错。

  忙着弥补自己的漏洞。

  但终于这一天还是一点点的到了。

  或许是预见了这一天如果放任不管的话,绝对会有大麻烦,所以,陈希烈和李岘联手做了决定,这一场朝议,除了要按照原本制定的范围内,同时,它的时间,也得到了极大的压缩。

  巳时初开始,子时初结束。

  前后只给一个时辰的时间。

  然而很多人却并不在意,一个个摩拳擦掌的,他们真要说起来,就不是一两个时辰能够停的下来的。

  尤其是皇帝说了,今日直言无罪,

  所以,所有人都不需要担心什么,可以放开胆子的去说。

  这一日,每个人的早膳都吃得很饱。

  谁让李岘将时间定在巳时,正好给了每个人吃完吃饱早膳的时间。

  然后才有力气去和同僚厮杀。

  ……

  晨光铺道,太极宫中一片金光。

  御史台门口,一身紫色长袍,头顶黑色幞帽的韦谅,平静的迈步而出。

  他的身后,是以御史中丞裴冕为首,六名侍御史,更多的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首的两列队伍。

  整个御史台,今日在长安城的所有官员,全部参加朝议。

  这样的队伍,并不仅仅是御史台。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所有的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全都从各自的官廨走出,然后列队朝着太极殿而去。

  相比于两仪殿,太极殿要更大一些,能够容纳下这么多的官员。

  每个人,或肃穆,或紧张,或兴奋,但是没有一个人敢轻忽今日之事的。

  而一队队队伍走过,他们看向韦谅等人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忌惮。

  御史台。

  今日的事情,谁要是出了岔子,御史台的这帮人,是要吃人了。 《大唐:请陛下归天》-作者:太清妖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