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历史小说>大唐:请陛下归天>第五百二十六章 年底大朝议,大唐年终工作大审查(2/3,求月票)
  前方就是承天门。

  韦谅神色平静的迈步前行。

  对于来自四周看向整个御史台的忌惮目光,他全然漠视。

  这些年,韦谅虽然在长安的时间不长。

  但他的存在,就是整个御史台最大的底气。

  这些年,韦谅虽然并不插手每一名御史的分内之事,但在多年前,韦谅就已经给御史台定了规矩。

  御史台不捕风捉影,不风闻奏事。

  御史台弹劾官员要有实据。

  这就要求御史台的每一名御史深入到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处事的最前列。

  他们并不插手其他部门的处置之事,只做记录和分析,而一旦得出有问题的结论,立刻就会深入展开调查,最终以最确实的证据。

  将人弹劾下来。

  这些年,御史台处置的弹劾案,实际数量是减少了,但是,他们弹劾的案子,几乎没有一件是不成的。

  这反而让整个朝堂对御史台畏惧如虎。

  一旦被他们盯上,就算不死也要被扒层皮。

  这样反而让朝堂百官的行事谨慎了起来。

  所以,韦谅虽然常年不在长安,但长安百官对他的畏惧,甚至还在大多数宰相之上。

  ……

  过承天门,行宫道之上。

  过太极门,对面,太极殿已经出现在眼前。

  就在这个时候,李泌突兀的站在了右侧前方,目光平静的看着御史台的众人。

  众人对着李泌肃穆拱手道:“李相。”

  李泌点点头,说道:“诸位去吧,某这里和驸马说两句。”

  众多御史同时看向韦谅。

  韦谅对着裴冕点点头,裴冕这才带着众人往太极殿而去。

  裴冕是御史中丞,在韦谅不在长安的时候,他来领御史台。

  他也是马嵬驿的功臣。

  如今虽然还是御史中丞,但却已经有正四品上正议大夫的散官。

  距离三品只有一步之遥。

  甚至将来一旦韦谅从御史大夫位置上调离,最有可能继承韦谅位置的,就是裴冕。

  不过现在,他的资历稍微有些欠缺。

  这种情况下,韦谅任御史大夫,他在韦谅不在长安的时候,以御史中丞行御史大夫时,用来积攒资历,是最好的办法。

  ……

  韦谅收回目光,然后和李泌沿着右侧的墙壁,缓缓朝太极殿而去。

  李泌的目光落在宫道上不停的朝着太极殿去的朝中官员,他眼底略带担忧的看向韦谅道:“事情演变到如今地步,驸马可曾想到?”

  “没有!”韦谅摇摇头,道:“这件事最初,某只是想找几名朝中敢言的官员,在太子在的时候,稍微损一损皇帝的颜面。

  以此来教导太子,如今的大唐,即便是皇帝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后来觉得人少可能会给人不够有气势的感觉,所以……”

  “所以一下子,将半个朝堂的人都弄了过来。”李泌看向那些官员,轻叹一声道:“一个个摩拳擦掌的去寻找其他人的错处,然后准备今日弹劾,某便是猜也知道,今日这太极殿,怕是要吵翻天。”

  韦谅轻轻点头,神色担忧。

  “某其实最担心的,是他们不顾一切,撕破脸皮的弹劾,到最后,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相互之间都成仇雠,日后还如何相互彼此配合行事,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李泌忍不住的摇头。

  韦谅有些诧异的看着李泌,他平静的摇摇头,说道:“长源兄,你弄错了,他们这些人当中,除了少部分人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谨慎自守,而这些人,即便是别人找他们的麻烦,他们也只会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李泌一愣,瞳孔不由得放大。

  “所以,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有问题的,最后即便是有些人以凶险之心露头,但实际上,他要遭受的明枪暗箭更多,他们相互彼此间的猜忌,从一开始就不会少的,和其他的事情无关。”

  稍微停顿,韦谅轻轻笑笑,说道:“三省六部五监之中,相互彼此有些不同的看法,也不定是坏事。”

  “如今正是满朝官员,团结一致,为大唐繁盛做努力的时候,现在这么做,反而容易让人心分离。”李泌摇头,说道:“这样的话,于天下大局不利。”

  “也未必。”韦谅摇头,说道:“天下事以陛下为主,今日这一场朝议,能让陛下更加清楚的看清朝中这些官员的真面目,同时总领一切,引领百官往前走,长源兄,一切在陛下。”

  按照李泌的看法,朝中行事要靠百官,百官团结,则无往不利。

  但韦谅的看法,朝中一切要看皇帝。

  尤其如今皇帝登基不久,正好可以借助眼下这件事,来看清楚百官的真面目。

  同时利用他们相互之间的矛盾,来真正掌握朝堂。

  以皇帝统领天下,然后天下昌盛。

  一个是靠百官,一个是靠皇帝。

  这个问题,究竟谁对谁错,实际上并不好说。

  但他们之间有分歧。

  ……

  李泌摇摇头,看着不多的人群,他转身看向韦谅问道:“最后问驸马一个问题,这样的朝议,今年举行了,明年还会举行吗?”

  韦谅诧异的抬头,看向李泌道:“长源兄为何如此想,某原本只是为了太子才不得不想出此策,剩下的,就是让陛下快速的熟悉朝政,仅此而已,到了明年,陛下已经熟悉朝政,也就不用如此行事了。”

  “真的吗?”李泌神色依旧谨慎。

  韦谅苦笑着摊开手,然后摇摇头道:“长源兄,到了明年这个时候,某人还不知道能不能在长安,这种事情,如何能够确有什么看法。”

  李泌一愣,神色诧异道:“驸马明年这个时候,不在长安吗?”

  “很可能不在的,要看明年的吐蕃动静。”韦谅摇头,神色凝重的说道:“若是明年,确定吐蕃赞普已死三年,那么吐蕃新赞普登基满三年,也就意味着吐蕃元气已复,他们说不定会调重兵到昌都,长安的事情,某真的管不着了。”

  “是的,若是吐蕃赞普身死三年,吐蕃赞普是要立威的。”李泌轻轻点头,然后笑了起来,说道:“剑南的事情驸马要多操心啊,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该进去了。”

  “是!”韦谅拱手,然后跟着李泌朝着太极殿而去。

  走在前面,李泌的眼角余光扫过身后的韦谅。

  话虽然韦谅是那么说,但是李泌总感觉情况有些不对,他总感觉,从一开始,韦谅似乎就在算计什么。

  至于他究竟在算计什么,李泌一时间也看不透。

  只能慢慢来。

  李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确定明年这个时候,韦谅不要回长安。

  他最怕的,就是这种事情再来一次。

  甚至成为定制。

  ……

  太极殿中。

  韦谅和李泌,各自站回御史台,还有中书省的班列之中。

  此刻,不少人还在窃窃私语。

  韦谅的目光扫过整个殿中。

  他和李泌两个人算是到了比较晚的,朝中几乎所有实际政事处置部门的要害位置,几乎人都来了。

  每个人都目光炯炯的盯着其他人。

  有的人已经开始盘算,该如何才能将自己需要赶下台的那个人赶下台。

  这也是李兖,从侧殿跟着皇帝步入太极殿的景象。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每个部门各自掌握了一片区域,然后虎视眈眈的盯着对方。

  其中就包括御史台的那些人,他们更是冷眼看着每一个人。

  每一个被他们看到的人,都感觉一阵的不自在。

  殿中每个人,都紧紧的盯着其他人,有畏惧,有兴奋,有平静,也有担忧。

  但这个时候,皇帝已经走到了丹陛之上,然后在御榻坐下。

  群臣齐齐拱手:“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寿无疆。”

  “平身吧。”李僩坐在御榻之上,轻轻抬手。

  “谢陛下。”群臣起身,肃穆站立。

  李僩目光看向整个殿中群臣。

  左右两列,六部九寺。

  各部尚书寺卿,还有监令,以及韦谅这个御史大夫,全部都在队列的最外侧。

  他们的左右手边,是各自的侍郎少卿,还有二十四司的郎中,员外郎,人数众多。

  此刻,他们神色严肃的对着皇帝肃穆站立。

  然而从上面看下去,却是一块一块,支离破碎的。

  甚至殿外的冷光照入殿中。

  一瞬间,也全部被冷肃的目光直接砸碎。

  这一瞬间,李僩也有些担忧,今日的事情会不会脱离掌控。

  然而当李僩的目光扫过李岘,李泌,韦谅,李彭年,李暐等人的时候,他的神色平静下来。

  扫了站在丹陛台阶之上的李兖,李僩抬头:“梁国公!”

  “陛下!”李岘站了出来,对着皇帝认真拱手。

  “今日是怎样的安排?”李僩淡淡的问道。

  “陛下,先以吏部禀奏这一年来,吏部所调动的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员,然后是户部禀奏天下各上州一年人户赋税之事,然后是兵部……”李岘声音娓娓道来,将今日的安排一项项叙说清楚,殿中众人的心绪逐渐平静下来。

  韦谅神色平静的看着这一切,心里却对今日之事有些满意。

  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礼部,大理寺,鸿胪寺,光禄寺,太常寺,宗正寺,司农寺,太仆寺,卫尉寺,太府寺,殿中监,少府监,国子监,将作监,秘书监,御史台,都水监……

  所有的部门都要过一遍。

  这哪里是什么年终小朝。

  这分明就是大唐朝中各部各寺各监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而且是需要面对满殿朝臣质询的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所以,在皇帝开始示意之下,一切开始了。

  太子李兖,生平第一次亲眼目睹了什么叫做凶残的政治搏杀。

  而且还是贴脸搏杀。

  ……

  吏部一开始提出的调动名单,也不过是有一两个人开口质疑两句,稍微解释就没说什么了。

  但从江州刺史王锷开始,大理寺开始提出质疑,随即刑部跟上,户部也跟上。

  大量的江州问题被提了出来,直指王锷有严重贪腐之事。

  而且细细甄别,其有监守自盗,受财枉法,勾连上下,结党营私,大量的罪名已经浮现出来。

  王锷,出身太原王氏,皇后堂兄。

  随着罪名越来越多,韦谅忍不住侧身看向身侧的裴冕。

  裴冕平静的摇头。

  韦谅微微点头。

  御榻之上,李僩皱着眉头,看向韦谅问:“表兄,御史台为何没有就此事上奏?” 《大唐:请陛下归天》-作者:太清妖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