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都市小说>1994:菜农逆袭>第483章 我被做局了
  “这笔钱要怎么用……”

  看完报表,陈家志斟满了茶,边喝边思索了起来。

  年前肯定要分红和发奖金,这是聚集人心的手段,在这方面,他比大多数菜场老板都更慷慨。

  也正因为此,才能把生产和市场团队都凝聚在一起。

  “还有一个月才到1998年,先拿3000万出来分了,剩下4866万也完全足够用。”

  接下来老菜场要用钱的地方比较少,反而除了日常经营,仍能持续创造收益。

  东升农场需要用钱;

  连州建基地要用钱;

  沪市宣桥和浦江两个基地已经提前做了预算,新西兰花基地待定。

  浦东农行那一千万免息贷款就算提前还了,剩下的钱怎么也够用了。

  喝了两杯茶,陈家志便捋清了思路,随即给黄建远打去了电话。

  “黄总,有没有空,明天一起去连州走一趟?”

  “陈总这是想去视察基地么?”黄建远喃喃道:“最近连州的基地好像也不怎么赚钱。”

  “清连一级公路通车了,我去给你老家送投资。”

  陈家志没和他废话,直接言明,黄建远也立马心神震荡。

  “去!”黄建远又试着问:“陈总,需要我联系县领导么?”

  “可以打个招呼。”

  连州市以前叫连县,才设县级市两三年时间,和县领导打招呼,也意味着此次的投资金额至少能拿得出手。

  黄建远欣然应下,这下又要在家乡父老面前长脸了。

  “陈总,我来了,给你和家人带了点东西,这盒是给你的。”

  当天,黄建远提前来了花城,往陈家志办公桌上放了几盒礼物。

  陈家志瞧了瞧,给他的是一盒补肾壮阳的红参和鹿茸,“这玩意我也用不上。”

  “收着。”

  黄建远又对一旁的李秀说道:“弟妹,这是给你的化妆品,还有给小孩的玩具,给老人的补品。”

  “嘿呀,黄总,你太客气了,谢谢你哈。”

  李秀笑着道了谢,随即不动声色的把装红参和鹿茸的礼盒也拿走了。

  陈家志嘴角微微抽了抽,连忙对黄建远说:“黄总,喝茶。”

  黄建远坐下,聊了会儿去连州的章程,又问了公司情况。

  对公司最近的业绩情况,黄建远大概了解,这两个月对日出口很火。

  但当知道具体数字后,也难掩震惊,得知又要分红3000万元时,更是惊喜交加。

  “陈总,就冲分红,就让人很难不服你!”

  对管理层来说,想掏空公司利润,其实有多种方法,他和徐闻香也很难监管。

  但陈老板屡次选择了最朴素的分红,这对股东是好事。

  “分红更好管理,也更好立规矩。”

  陈家志笑了笑,他没带头破坏规矩,其他核心管理层估计也不敢。

  谁坏规矩,刚好杀鸡儆猴。

  翌日一早,陈家志和黄建远便一同前往连州。

  到市区时只用了3个多小时,到西岸镇也仅4个小时。

  “真快啊,我当初逃港时可是走了几天,前两年回来通常也要八九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黄建远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窗外。

  此时秋意正浓。

  几百棵银杏树褪去了青绿,换上了耀眼的金黄外衣,秋风一吹,便有叶片簌簌飘落,翩翩起舞。

  陈家志也看着窗外的风景,在广东想看到秋景可不容易,他连续两年都在连州见到了。

  现在交通方便了,以后每年也都可以来看一看。

  “确实快,刚好赶上午饭时间。”他在古巷古宅中也看到了寥寥炊烟。

  “哈哈哈,先去吃饭,应该早等着了。”

  清连一级公路连接上了清远北部山区,路程大为缩短,同时还减少了滑坡泥石流中断道路的风险。

  这对蔬菜基地是很大利好。

  除了茄果、瓜豆,连州的叶菜类也能更及时的运往大城市。

  同时连州自然风光好,土壤、水质、地租、工价等等都很有性价比。

  在陈家志看来,云贵产区还存在较大风险,但连州却能成为当下最佳平替。

  再加上靠谱鲜生在连州耕耘了近两年,有合作基地,有种苗圃,带动了大量菜农种菜,效果明显,地方政府对靠谱鲜生要扩大投资很欢迎。

  在连续两天交流中,双方陆续对投资地点、规模等达成了一致。

  靠谱鲜生会投资建设一千亩叶菜基地。

  同时,再参照过往成功模式,与农户合作再建设两千亩的叶菜基地。

  这种模式既不会对靠谱鲜生造成太大压力,也能让当地深度参与。

  毕竟靠谱鲜生有口碑,在花城也是有名的蔬菜企业,地方和农户能更深入参与,获得的回报会更多。

  而对陈家志,他巴不得能多有些农户种叶菜。

  至于自建基地位置,也选了一块地势平坦开阔,交通和水源都上乘的位置。

  初步谈妥后,接下来就要落到实处。

  这天早上,陈家志与黄建远来到合作基地,山间的清晨笼罩在薄雾间,凉飕飕的。

  各种瓜果蔬菜朦朦胧胧,不时也能看到青绿的叶菜。

  农户依旧热情。

  陈家志看到一块迟菜心地,蹲了下来,“最近这迟菜心没打药吧?”

  “没有,现在温度下来了,没那么多虫害。”

  说罢,黄建军掰了一根菜薹,撕开表皮,咬了下去,“甜的。”

  陈家志也学着他的样子掐了一根,声音很清脆,入口只略微有些辛辣,带着甘甜。

  他对黄建远、黄建军、黄川几人说道:“以后迟菜心界,又要多一个强力的品牌了。”

  “只要陈总想搞,就一定能做起来。”

  黄建远信心很足,他去年可是亲眼见证了增城迟菜心是怎么在香江火起来的,背后离不了陈总的运作。

  “这可能还得看黄川给不给力。”

  “我?”黄川一脸惊讶,怎么就和自己又扯上关系了。

  陈家志笑道:“黄川,靠谱鲜生在连州的基地交给你来管理,有没有胆量试一试?”

  “我不行啊!”

  黄川懵了,他一个采购,怎么突然要他来管基地,别说和公司的场长比了,就是随便找个小组长管理菜场都比他强。

  陈家志又说:“不行就让你叔给你买人参和鹿茸补补。”

  黄川噎了噎,“呃…不是这个,老板,我真不懂怎么管菜场。”

  “是啊,陈总,黄川他还才20岁,就算你愿意给他机会,他也管不好,这也不是在帮他,反而是在害他。”黄建远也跟着开口。

  陈家志望着山腰下的大片田野,说:“我觉得黄川挺合适,他这两年在合作基地忙上忙下,起到了很好的串联作用。”

  “那就让他继续干这个啊!”

  黄建远说,黄川父亲黄建军也附和着说。

  陈家志这才沉吟道:“既然如此,黄川还是留在连州,不愿意当场长,就当个副场长,一是负责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另外还有个重要任务交给你。”

  陈家志看着黄川,“扩大在本地的蔬菜收购,除了合作基地,其它农户的蔬菜,茄果、瓜豆、叶菜都在公司的采购需求范围内。

  怎么样,干老本行应该有信心了吧?”

  黄川呼出一口气,在半空中凝成了一团白雾,“好!”

  黄建远感觉这才是陈总的真实用意,推荐黄川当场长既表明对他的重视,还能顺水推舟的把黄川调回本地。

  这有利于接下来菜场建设。

  只是也会让黄建远失去在公司内的耳目,但他也没反对。

  摆烂了,反正陈总要想对付他和徐闻香有的是办法。

  黄川好奇道:“老板,连州的场长你打算派谁过来?”

  “钱华。”

  “钱师啊,他可以,技术经验很丰富。”

  听到人选,黄川感觉还不错。

  钱华是技术部的,一早就负责江心菜场的植保,有多年叶菜种植经验。

  同时也是番禺人,会说白话,和本地人交流沟通起来方便。

  位置、人选都大致确定后,陈家志巡完田,吃完午饭,便又和黄建军返回花城。

  到公司时,还没到下班时间。

  陈家志下了车,“这路通了后就是方便,黄总,吃了晚饭再回香江?”

  “不了。”黄建远在车上摆了摆手,道:“等你来香江,我请你。”

  陈家志想到一事,问:“现在香江房价怎么样了?”

  “今年经济形势不好,房价在跌了。”黄建远沉吟道:“陈总要想在香江买房子可以多等一等。”

  “好。”

  送走了黄建远,陈家志上了楼,一进门,李秀就问道:“家志,你想在香江买房么?”

  陈家志估计她刚才是听到了,说:“没有,随口问了下。”

  李秀说:“花城的房价也在跌,我们的房子都跌了些了。”

  陈家志在茶几旁坐了下来,道:“跌就跌呗,反正是买来住的,也迟早能再涨回去。”

  “嗯。”李秀眼眉转动,说:“晚上回家吃饭哦,妈晚上要在家炖鸡汤。”

  “好~”

  陈家志随口应下,等水烧开泡了杯茶,就又回到了办公桌上,跟着开始安排连州基地的人员调动。

  “老板,下手轻点。”

  一听到又要调人,戚永锋就很慌,都快形成应激反应了。

  “放心,这次不会调你太多人,我主要会从合利农场抽调。”

  “那就好。”

  少顷,当陈家志把钱华调走时,戚永锋还是一阵心塞。

  钱华虽说是技术部的,服务于各个菜场。

  但其长期在江心菜场办公,很多技术实验也都是在江心菜场开展。

  同时也是每天傍晚总结和技术交流的主力成员。

  在其影响下,江心菜场的技术水平一直不低。

  老板是只调了钱华一个,但险些把根都给挖走了。

  “我觉得你和江心菜场的技术水平都没问题,难点是大面积管理,所以才把人给你留下,只带走钱华。

  连州基地也要种大利生菜,同时还是夏天种生菜的主力,没有技术可不行。”

  多说几句话的事,陈家志便平抚了戚永锋的心态。

  其同时管理着江心菜场和东升农场,也确实该有压力。

  其实各个基地都有压力。

  因为扩张得太快了。

  从成立以来,靠谱鲜生每年都在扩张基地。

  最近几个月,更是猛然又增加了4500余亩地,还没完全消化,如今又要扩张。

  在陈家志的前瞻性规划下,靠谱鲜生一直走在正确道路上,即使扩张再猛再快,也从未有资金压力,反而是钱越赚越多。

  然而,人才队伍跟不上了。

  江心菜场再能培训人才,也比不上这生猛的扩张速度。

  接连联系了各方人马,陈家志陆续敲定了连州基地的细枝末节。

  只要有合适的场长,配上懂生产的小组长,再没有场外因素干扰,建菜场对靠谱鲜生来说就犹如喝水一样简单。

  只是现在人手越来越难挑,这次还挑了两个只在菜场干了一年的小组长。

  “宗门底蕴不够了。”

  陈家志想着,等搞掉美国生菜后,得让队伍潜心沉淀一两年。

  这期间也得再抓一下培训。

  想到这儿,陈家志拿起电话又给繁荣菜场打了过去。

  “喂,哪位?”

  “少华,是我。”

  房少华心里咯噔了一下,“老板,你都知道了么?”

  “什么我知道了?”陈家志疑惑道:“出了什么事吗?”

  “……”房少华知道说漏了嘴,跟着也只好说清情况。

  今天有一柜发日本的叶菜检测指标没有达到日本修订后的标准,然而,过关了。

  房少华说:“日本方面迫于压力,应该放开了限制,只是秘而不宣,所以最近价格才一直在跌。”

  也意味着靠谱鲜生对日出口的蜜月期要结束了。

  陈家志了然,又问:“农残怎么会突然又上来了?”

  房少华说:“为了抢速度,抢产量,敖场长期间有两批菜选择了移栽,嗯,没整地,没翻耕,直接移栽,想着降温了,病虫害应该少,结果还是被迫多用了一次药。”

  “……”

  乍一听,这操作和曾经陈家志在东乡和江心菜场时如初一撤。

  敖德海还真是啥都学哈。

  看在这是可劲薅日本人羊毛的份上,陈家志没再追究,而是让房少华转达,让敖德海抓一下人员培训,以及扩大招聘。

  他还就真不信了,王晓东会对靠谱鲜生一点也没兴趣。

  在沪市种粤菜这条路,早就被靠谱鲜生提前截胡了。

  咚咚咚。

  “家志,走咯,下班回家。”

  李秀敲门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小雀跃,似乎期待着下班。

  陈家志感觉哪里不对,也没多想,跟着回了家。

  家里饭菜也都做好了,陈家志想去厨房搭把手,被彭国真和李秀联手赶了出来。

  他只好回到客厅陪豆豆玩了一会儿,无意间瞧见酒柜上多了一大壶药酒,走过去看了看,里面泡了有人参、红枣、枸杞,还有些认不出的东西。

  “吃饭了,饭前先喝汤,家志,你一天那么累,快来,先喝碗鸡汤补一补,里面可还放了鹿茸和红参。”

  彭国真端着一盆汤走了出来,李秀也跟在一旁,眼角带笑的看着他。

  陈家志明白过来,他大概是被做局了。

  鸡汤里物料很丰富,除了没有鸡,大枣、枸杞、鹿茸、红参样样齐全。

  陈家志一口一口喝着汤,眼睛却看着李秀,其脸色绯红的避开。

  这场子是时候找回来了。

  夜深了,陈家志感觉今晚李秀很主动,他都不用动。

  三天后,早上。

  陈家志把车钥匙丢给了严聪,“走,下乡,去增城。”

  严聪打开车门,也看见了李秀,不过老板没说一起,他也就没多问。

  “家志,听说你和李秀要带小的了,你二姐昨晚就让我今天早点去墟市给你买点东西补补。”

  才进合利农场,易定干就在半道拦下了车。

  “你猜我买到了啥好东西?”

  “……”

  “是牛鞭,那么长一根!”易定干双手张开比了比长度,嘴里滔滔不绝。

  “得亏我去得早,运气好赶上了,新鲜的很,血淋淋的,等会儿我回去做。”

  陈家志一头黑线,“我不需要吃那玩意。”

  “嘿,你不吃我一个人吃。”易定干一点也不避讳。

  旁边干活的工人都听到了,其还在说着如何吃牛鞭。

  陈家志让严聪赶紧开车,慢慢绕着整个菜场转了起来。

  进入12月后,增城气温已经低了起来,菜场生产进入了茬口转换期。

  四九心纷纷更换成了70天的菜心品种,其余青菜也在调整,大利生菜的外观也愈发动人。

  但最引人瞩目的还是迟菜心,大片大片的迟菜心在冷风中摇曳。

  只需一场更加凛冽的霜冻,这些迟菜心就能再次变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只转了一圈,陈家志心里就有数了。

  合利农场虽说几经扩张后,总面积已达5000亩,但对易定干来说,还是手拿把掐。

  甚至理顺了后还比以往更悠闲轻松,中午有时间回家炖个牛鞭汤,等下午晚点时分还不忘去打窝喂鱼。

  很游刃有余。

  不过从易定干的肤色和二姐斑驳的手掌心,他就不难知道两人此前的辛苦。

  “家志,再来一碗?”

  “行。”

  “还可以哇?”

  “嗯。”

  作息不规律确实不好。

  陈家志从二姐口中才知道这是李秀想让他保养好身体。

  李秀给二姐说,她在公司和菜场都呆了很久,有的工作习惯,有的工作不习惯。

  但她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家里,还是公司,家志才是核心,有他在,一切都没问题。

  所以她最重要的是工作是保护好家志。

  听了二姐的转述,陈家志默然无语,难怪晚上开车李秀不让他当司机。

  但他身体真没问题,倍儿棒,天天吃滋补的东西哪遭得住,想下乡躲躲,结果还有更补的等着。 《1994:菜农逆袭》-作者:野生的冰糖葫芦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