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小说>历史小说>大唐:请陛下归天>第五百三十章 李林甫身边的罗希奭,安禄山身边的严庄(2/3,求月票)
  大明宫中,紫宸殿。

  内殿。

  太后韦氏看着韦谅,叹声说道:“你又要离开了?”

  “是!”韦谅笑着点头,说道:“侄儿再回来应该就是年底了,平日里,公主会多来大明宫看望姑母的。”

  “嗯!”太后韦氏点点头,叹息一声:“不管怎样,你在外面的时候,多小心些,皇帝也是,也不给多几年时间歇歇。”

  “侄儿是臣,臣为君效力,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了。”韦谅轻轻摇头。

  “不管怎样,你不能什么事情都一个人来。”稍微停顿,太后韦氏说道:“皇帝的手下有无数臣子,每个人负责每个人的事情,你也要学会多用人,不然,便是诸葛武侯,也会被累死的。”

  “多谢姑母关心。”韦谅很感激的点头,然后道:“侄儿实际上已经培养了可用的人,比如杜甫,比如罗希奭,比如严庄,他们都是可用的人,但是杜甫被陛下调到了身边,而罗希奭和严庄身上多少有些问题。”

  皇太后韦氏微微一愣,低声问道:“中书舍人杜甫,你舅舅身边的那个罗希奭,还有那个安禄山身边的严庄?”

  “嗯!”韦谅点头,说道:“侄儿不在的时候,应该是杜甫总领其事,然后罗希奭和严庄去做事,这样是侄儿的设计,但现在杜甫被调回京,虽然有南霁云在总领,但他在这方面并不得心应手。”

  “所以得你回去。”韦氏明白了过来。

  “也就今年了。”韦谅微微躬身,说道:“等过完这几年,杜甫在陛下身边历练够来,侄儿就将他调回去,放手让他去做,自己歇一歇。”

  “你心中有数就好。”韦氏放松了下来,然后说道:“这段时间,你前后教导太子,他听说变了很多,你和姑母说一说,你心里的想法,他究竟怎么样?”

  韦谅脸上堆满笑容,道:“侄儿说什么,太子能听进耳朵里,便已经有极大的改善了,其他还需要更多时间。”

  韦氏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停,随即平静下来,点点头道:“姑母记住了,日后你再好好的教导他,好了你回去吧,多准备些,这一走就又是一年。”

  韦氏说着又感伤了一阵,然后摇头道:“永和,你去送你表兄一趟吧。”

  “是!”永和站在一侧,浅浅福身。

  韦谅起身,对着韦氏道:“姑母多保重,姑母是宗室的定海神针,一定要多加保重。”

  “知道了。”韦氏摆摆手,韦谅这才转身离开。

  看着韦谅的背影,韦氏脸色微微一沉,然后看向四周道:“今日本宫和韦驸马所说的话,别人问起该怎么说,明白吧?”

  “是!”四周宫人和内侍立刻福身,神色谨慎。

  韦氏这才转过身,神色微凝。

  ……

  宫道之上,内外宫人看到韦谅和永和,远远的便避到一旁退下。

  看着前方的紫宸门,韦谅停下脚步,转过身看向永和,轻声道:“就到这里吧!”

  “是!”永和微微福身,抿着嘴唇道:“在外艰难,表兄多保重!”

  “你的话,阿兄记下了。”韦谅很认真的点头,永和的眼中流过一丝欣喜。

  韦谅这才接着说道:“外面的事情不容易,但宫中的事情也没有那么容易,所以表妹内外行事,不要擅专,有事就说与姑母听,这样才不会让她担心。”

  “是!”永和用力点头。

  韦谅伸手从怀中取出一个紫底金丝软袋,递给永和,同时说道:“这里面是一袋金豆子,平日里赏赐什么下人的,就扔一颗,不过记住,不要随便赏赐别人,赏赐的人多了,别人也就不觉得好了?”

  “表兄的话永和记下来,不过这东西……”永和赶紧摆手拒绝。

  “拿着吧。”韦谅将东西塞进永和手中,低声道:“上次你婚事的事虽然没成,但家中的商铺早已经投入进去了,以后每年都有一笔你的钱,所以也不用太在意,宫里的内外交往也是要钱的。”

  “永和有自己的俸禄的。”永和低着头,手握着钱袋,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那点钱够做什么,内外走动,各家喜葬,平日里采买也都是需要钱的。”稍微停顿,韦谅说道:“这些年,因为先帝登基,很多东西不好往宫里送,现在姑母搬到了大明宫,阿兄便让你阿嫂,恢复一些时令水果的供应吧,宫里采买,你们都不一定能吃到新鲜的。”

  “谢表兄!”永和的脸上带起了笑意,她有些想起了当年的事情。

  “唉!”韦谅轻叹一声,然后看着永和道:“表妹日后在宫中也不必太小心,便是出了事情,宫外还有阿兄帮你兜着,整个京兆韦氏,永远都是你的家人。”

  “嗯!”永和用力的点头,眼角满是泪光。

  韦谅伸手在她鼻尖上点了一下,好笑的说道:“都多大了,还哭鼻子,好了,回去吧,阿兄走了!”

  “表兄慢走!”永和赶紧抹了抹眼泪,然后看着韦谅远去。

  ……

  紫宸殿。

  内殿。

  太后韦氏看到永和回来,低声问道:“你表兄和你说什么了?”

  永和一愣,随即赶紧将怀里装金豆子的袋子拿了出来,同时将韦谅说过的话,认真的说了一遍,然后看向母亲问:“阿娘,可是有事?”

  “没什么,以后太极宫那边少去就是了?”韦氏将袋子塞回到永和的手里,然后稍微侧身,眼神凝重起来。

  刚才,韦氏问太子的时候,韦谅的回答是他的话太子听进耳朵里。

  什么叫做他的话,太子听进耳朵里了。

  韦谅是太子少傅,他上课教导太子说的话,太子不仅应该听进耳朵里,还应该切切实实的记在心里,然后去领悟思考其中的道理。

  韦氏是知道韦谅的能力的。

  韦氏从天宝开始,便在先帝的身边多有谏言。

  他的一些话,便是先帝都要念叨琢磨很久的。

  还有皇帝。

  韦谅是皇帝的太子少保,皇帝前几年,甚至还有些不成器,是韦谅在皇帝身边言传身教,皇帝才逐渐转变过来的。

  他虽然不是什么天下大儒,但他的学识,教导别人的能力,尤其是教导皇帝太子的能力,绝对是当世顶尖的。

  但是,他对他教导了一个月的太子的评价,是他的话,太子听进耳朵里了,而不是学会领悟了。

  要知道,在民间,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所以,他对太子的教导,太子根本没有听进心里去。

  但是如今,从太极宫传来的消息,是太子在听了韦谅道教导之后,变得潜心求学,温润贤良。

  但是韦谅今日说,韦氏莫名的感到一阵后脊发凉。

  怪不得韦谅说,她才是宗室的定海神针。

  让永和平时不要乱跑,留在她身边就好。

  大唐有这么一个太子。

  不出事才怪。

  ……

  转眼,正月十六。

  韦谅离京。 《大唐:请陛下归天》-作者:太清妖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